疼痛简介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作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5大生命指征”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修订疼痛的定义[1]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ISAP根据持续时间划分疼痛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可能是由于组织损伤(创伤、手术等)或其他慢性疾病(腰痛、突破性癌症疼痛等)加重所致,而慢性疼痛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2-4]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5],2019年美国有约20.4%成年人正在经历慢性疼痛,全球约15亿人正在承受疼痛的折磨。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手术台数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疼痛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临床镇痛用药需求不断增加,对镇痛药物的镇痛强度、安全性和用药依从性要求也将越来越高,镇痛药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镇痛药物仍以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主,但阿片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已引发全球性阿片危机,美国多家药企因阿片诉讼破产。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2016年发布的阿片类药物用于慢性疼痛处方指南中明确指出[6]:非阿片药物更适合慢性疼痛的治疗,从1999年到2014年,美国有超过16.5万人死于过量使用阿片类止痛药。

 

多模式镇痛[7][8]逐渐成为各国指南推崇的主流方向,利用镇痛药物协同机制,以达到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和减少各类药物副作用等效果,但现有镇痛药物仍面临镇痛效果不理想、给药频繁、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疼痛治疗亟需非阿片类、长效、强效新药,以支持多模式镇痛。

围术期镇痛

术后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3~7天[9][10],尤其在前三天,患者疼痛感最强烈。约86%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疼痛,其中75%患者术后经历中度或重度疼痛[11]。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报告[12],2020年国内仅住院手术(不含门诊手术和日间手术等)即达到6700万台,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7%,预计2026年将超过1亿台。规范化围术期疼痛管理对于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和避免向慢性疼痛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普遍存在术后镇痛不足现象,我国三级甲等医院镇痛率也仅约30%,中重度疼痛仍居高不下(40%~60%)[10],具有临床优势的镇痛药物和治疗方式有待进一步普及推广。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为代表的现代术后疼痛管理指南[10][13][14]倡导:"预防性镇痛(如术前给予COX-2选择性抑制剂)、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注重炎症管理、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美国疼痛学会(APS)发布术后疼痛管理指南[15]中提出了"唯四"高质量证据且强烈推荐的镇痛方案:"多模式镇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术后镇痛基石、手术切口局麻药镇痛、大型胸腹部手术提供局麻药神经轴镇痛"。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超过20%的成年人罹患慢性疼痛,且每年新增约10%确诊患者[16],长期疼痛会导致患者焦虑或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最为关心的健康话题之一即是慢性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治疗。2004年10月11日,WHO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共同发起"世界镇痛日",把每年的10月第3周的第一天定为世界镇痛日,其后一周为中国镇痛周。此外,每年设立镇痛日的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对慢性疼痛的重视。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典型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属于慢性疼痛。约16%糖尿病人受PDPN困扰,2013年我国PDPN患者约2200万人,诊断率为77.5%,治疗率为61%[17],根据我国II型糖尿病患病率[18]推算2013-2017年PDPN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3%。

 

目前药物是PDPN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常针对病理特点进行联合用药[18],主要包括:普瑞巴林、杜洛西汀、阿片类、以及其他抗抑郁/抗惊厥药物的超适应症使用,多属于口服给药的精神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显著(如头晕恶心、嗜睡、自杀倾向等),存在需剂量滴定、长期多次服用、停药反应、患者响应率不高等系列问题,临床亟需基于全新机制的安全且长效的镇痛新药。

 

参考文献

    [1] Srinivasa N Raja,et al. The revise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definition of pain: concepts,challenges,and compromises. Pain. 2020;161(9):1976-1982.

    [2] Nicholas M,et al. The IASP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ain for ICD-11: Chronic primary pain. Pain. 2019;160(1):28–37.

    [3] Treede RD,et al. A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ain for ICD-11. Pain. 2015;156(6):1003–7.

    [4] Treede R, Rief W, Barke A, Aziz Q, Bennett MI, Benoliel R, et al. Chronic pain as a symptom or a disease: The IASP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ai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 Pain. 2019;160(1):38–44.

    [5] Carla E Zelaya, et al. Chronic Pain and High-impact Chronic Pain Among U.S. Adults, 2019. NCHS Data Brief. 2020;(390):1-8.

    [6] Dowell D et al. CDC Guideline for Prescribing Opioids for Chronic Pain-United States.JAMA. 2016;315(15):1624-1645.

    [7]Kehlet H, Dahl JB. The value of ''multimodal'' or ''balanced analgesia'' in postoperative pain treatment. Anesth Analg. 1993;77:1048-56.

    [8]Wall PD.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Pain. 1988;33:289-90.10.

    [9] Humble SR, Dalton AJ, Li 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acute and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after amputation, thoracotomy or mastectomy. Eur J Pian, 2015;19(4):451‑465.

    [10]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1年第17卷第2期.

    [11] Gan TJ, Habib AS, Miller TE, et al. Incidenc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erceptions of post surgical pain: results from a US national survey[J.Curr Med Res Opin,2014,30(1): 149-160.

    [1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 2017-2021.

    [13]普通外科围术期疼痛管理上海专家共识. 上海医学2021年第44卷第1期.

    [14]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年第41卷第9期.

    [15] Roger Chou, et al.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ommittee on Regional Anesthesia,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Administrative Council. J Pain. 2016;17(2):131-57.

    [16] Daniel S Goldberg, et al. Pain a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iority. BMC Public Health. 2011;11:770.

    [17]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26(5).

    [1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